2月12日下午,乌审旗代表团认真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包崇明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跨度大,报告言简意赅,用较短的篇幅对“十一五”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十二五”及2011年各项工作做了科学部署。二是目标实,“十二五”期间,提出“两个15%”、“一个 13%”的增长目标,把民生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通篇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主旨,深入实施“两大战略”,加快“五化”进程,协调推进“五个建设”,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为推进鄂尔多斯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把发展非煤产业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明确提出非煤产业占GDP的比重达70%以上,符合发展实际,通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三是措施新,如推进“新三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实施科技兴市与人才强市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10万英才培养引进计划”等。这些必将为下一步鄂尔多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注入活力。伴随着鄂尔多斯的快速发展,乌审旗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乌审旗应牢牢把握资源、人文、生态“三大”优势,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求突破。一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二要围绕打造“五个一流”教育目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建立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增加公立幼儿园数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要依托深厚文化底蕴,大力打造“马头琴文化之都”等文化品牌,提高文化软实力。四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五要加强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巩固团结协作的大好发展局面。
奇巴图代表说,通过全程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总体上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报告草拟征求过多方意见,是一个集聚民智、反映民意的报告。二是报告跨度大、内容实。总结部分实事求是,与鄂尔多斯显而易见的变化完全相符。今后五年的目标定位合理,两个“15%”、非煤产业比重等几个指标都是在客观分析地区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合理、令人振奋。三是关于2011年的工作,报告从八个方面作了翔实的安排。如果各项工作都能按照报告去实施,2011年我们完全有实力、有条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100亿元的目标。目标既定,我们应该鼓足干劲争取在优势特色产业、非资源型产业,如汽车生产、装备制造等重点项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建议:目前,全市天然气已探明储量2.48亿立方米,覆盖全市,而煤与气存在不可共采的结构性矛盾,加之煤炭采矿权限批,势必会影响到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应引起市里与旗区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水资源将是我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应进一步统筹水资源调度,加强水源地保护。
牧人代表说,听了云市长的工作报告,很受鼓舞。报告确立的发展指标很宏伟,有很多闪光点,如“两个15%增长目标”、“一个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奋斗目标,产业转型升级的“两个指标”;建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施10万英才培养引进计划等。就我旗而言,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就是组织实施“生态立旗、文化强旗”战略,扎实推进转型跨越,建设和谐乌审。到2015年,力争实现“两个翻两番、两个超千亿,入围百强县”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分别达到800亿元和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500亿元以上,期末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大幅缩小,力争同步突破5万元;基本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县。2011年,我旗要抓项目、促统筹、惠民生,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一是全力推进33个重点工业项目。特别是抓好中天合创300万吨二甲醚、中煤350万吨大化肥、博源50万吨烯烃等关键性项目,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迈出新步伐。二是持续推进全域城乡统筹。扎实推进“三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年内投资100亿元,新开工建筑200万平方米。加快农牧区人口转移,分期分批启动神华煤制油项目水源地、哈头才当水源地整体搬迁工作。打造无定河流域现代农业和肉牛产业、牧区细毛羊产业、以城乡统筹带为核心区的生猪产业“三大”区域模块。重点抓好城乡统筹沿城沿线试验示范带建设,引进5家年饲养量10万口生猪企业,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三是建立惠民长效机制。把可用财力的60%投向民生领域,实现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转变,使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康俊厚代表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社保体系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累计达到360亿元,这是把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第一追求的集中体现。下一步,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认真落实相关就业政策,不断提高政策保障力。二是以创建充分就业城市为抓手,提高就业工作质量。三是围绕解决用工结构性矛盾,重点培养一批产业技术工人。四是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之与国家的社保制度相衔接。同时,要加快推进“五大保险”市级统筹进程,实现同城待遇。五是切实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建议:一要加快社会保障工作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并将就业、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等纳入“数字鄂尔多斯”建设范畴。二要加强社会保障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