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站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专栏 > 人代会专题 > 鄂尔多斯市
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专栏
 > 民生热点

集智聚思“全域旅游”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2-16

  元宵节刚刚过去,绚烂的烟花掀起了我市冬春旅游的又一次高潮。接踵而至的“两会”上,“全域旅游”成为热词,我市未来如何发展旅游业,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们纷纷依据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各抒己见。

  乔允利代表说,今年是乌审旗“全域旅游突破年”,乌审旗将草原文化、边塞文化、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加快萨拉乌苏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整体策划、包装、宣传、打造“萨拉乌苏”文化旅游品牌。

  华瑞锋代表说,伊金霍洛旗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历史底蕴厚重、蒙元祭祀文化独具魅力,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伊金霍洛旗要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品质提升工程,完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乌兰活佛府等旅游景区服务功能,提升伊金霍洛旗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紧盯呼包鄂及周边地区旅游市场,做大周末游、民俗游、体验游文章。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健康”等复合型业态,促进全产业融合发展。

  康利军代表说,东胜区要立足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依托现代羊绒产业园4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项目,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我市旅游观光。

  打造旅游品牌,经营特色旅游,代表们集智聚思,相信在新的一年,我市旅游业发展定会结出更甜美的果实。

  

  

  社会救助抚民心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济民”。

  家住哈巴格希街道新北社区的白占华老人,家庭贫困,曾患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而无法工作,生活的艰难让他显得比同龄人苍老许多。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得知他的情况后,为其办理了低保,安排结对帮扶人员,并时常上门看望慰问。

  白占华的经历并不是个例。康巴什区始终坚持以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己任,不断强化社会救助制度机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实效,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翻开民政工作的“成绩单”,一串串真实有力的数字令人振奋:

  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低保、“五保”、孤儿等民政对象的基本生活,全年累计发放各类供养人员保障资金68.223万元。按照康巴什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去年12月起,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559元与城市低保标准持平,统筹后实行按标施保,补差发放的形式给予救助,全年发放城市低保资金66123元,农村低保资金210958元。进一步加大专项救助工作力度,与2家医疗机构建立了“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窗口,发放医疗救助、流浪乞讨等资金147.5677元。推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设立了11个社会救助窗口,发放救助资金12.08万元。扎实开展特困供养人员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大核查力度,共清理农村“五保”对象 7人,城市“三无”对象2人。下拨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救灾款2万元,加强救灾款物资的管理使用和储备,确保救灾资金分配公开透明、使用安全及时有效。制定了《康巴什新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综合认定办法(试行)》和《康巴什新区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一体化实施方案(试行)》,社会救助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福利润民心

  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要求,康巴什区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升“特困供养”保障能力,真正实现“困有所养、应养尽养”。目前,康巴什区城镇集中供养“三无”标准从700元/人/月提高到1500元/人/月,城镇分散供养“三无”标准从500元/人/月提高到1100元/人/月;“五保”集中供养对象标准从6000元/人/年提高到1000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从3750元/人/年提高到7200元/人/年。

  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积极打造与医疗、家政等领域融合发展的健康养老产业链条,出台了《康巴什新区老年人照顾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利用康巴什区优越的环境资源和建筑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培育旅游、医疗、养老等社会组织27家,打造一处集旅居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蒙医中医为一体、多功能、高层次的7万多平米健康养老服务城。改造一处中医、健康管理、社区居家养老为一体的医养结合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通过按时足额发放高龄补贴、开展重大节日慰问老年人、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和老年大学项目、建设12349社区便民信息服务平台36万元,满足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文化、精神、物质等需求,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全年为743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各类补助金85.645万元。

  社会治理贴民心

  康巴什区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大力培育备案制社区社会组织,以社区社会组织为抓手,推进社区居委会民主自治,提升了社区社会治理水平。实施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自治区及康巴什区12个项目,资金72万元。组织“三社一体化”培训4次、社会工作实务培训7次、现场督导14次,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形成了“一社区一品牌”,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三社联动”的示范地区。加强社区数字化建设,建立了“社区在线”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服务。

  康巴什区是全国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示范地区之一,目前已成立社会组织96家,备案制登记112家。2016年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园分类别、分重点、分层次培育40家社会组织,共举办培训班42期,项目督导12次,完成了重点培育孵化任务。其中有14家社会组织购买了自治区民政厅79万元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0家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10万元 。

  同时,为推动社工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借鉴发展较好较快地区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一线社工的实务能力,带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受益人群达到4000余人次。2016年,街道社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班12人,进入实训期5人,培养本土督导24人、社工师19人、助理社工师46人、社会工作员220人,以13家社工机构的绝对优势领先于各旗区,初步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社工机构建设平台。此外,承办了全市社会工作研修班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现场观摩及社会工作论坛,制作了康巴什区一线社工自编自导自演的鄂尔多斯市首部社工题材微电影《会有明天》,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扶残助残暖民心

  让每一位残疾人残有所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是一个政府的职责和使命。康巴什区为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全面落实各项惠残政策,为残障人士撑起了一片晴空。

  2016年,共计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代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康复补贴、教育资助、康复站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费、创业扶持、重大节日慰问、数据库更新专项调查、工程建设等资金174.5867万元。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并建档立卡,辅助器具配备率达100%。对残疾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实现残疾儿童符合条件的全部入学。开展3期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培训67人次,对残疾人创业经营困难户发放帮扶资金21.5万元,征缴残保金253万元。全面完成了残疾人专项调查数据更新工作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考核选聘工作,共选聘12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康巴什区工作站,为63人次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咨询。并以“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为契机,通过在社区悬挂标语、免费发放辅助器具等形式,利用报纸、微博等新闻媒体加大残疾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新风尚。加强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该项目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正与市残联对具体合作事项进行洽谈。

  双拥优抚得民心

  多年来,康巴什区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切实做好优抚对象的政策落实,完善退役士兵安置补助金长效保障机制,着力为军人军属办实事、解难题。去年共计发放重点优抚对象抚恤金、现役军人家属优待金、医疗救助金、一次性退役补偿金等补助资金35.2025万元 。加强了优抚信息系统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入户率达到100%。在春节、“八一”期间,组织街道、民政等部门工作人员走访慰问驻军部队及重点优抚对象,共发放慰问金5.8万元。接收退伍军人、转业士官3名,安置率达100%。

  体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一串串数字书写着温暖,一组组数据包含着深情。十二年来,康巴什区把民政工作的温暖传递到了每一个群众的心里,缕缕真情谱就了一曲曲暖人心田的爱民之歌。(王亦然)

主办: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

承办: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蒙ICP备11001579号-1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