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 发布日期:2017-12-19 17:25:00  
  • 文档来源:  
  • 作者: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月清率领财经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负责深入部分旗区及相关园区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现将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契机,把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市人民政府及各旗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正在逐步显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65亿元,较2013年增加85.3亿元,年均增长27.5%GDP比重3.7%,2013年提高1.7个百分点。龙头企业不断涌现。2016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4户,比2013年增加41户,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4%,比重较2013年提升2.6个百分点,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37户,户均产值达12.6亿元。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长壮大,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前沿科技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研发机构8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自治区级众创空13家自治区级星创天地4家全市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十二五”以来共形成各类科技成果186,获得专利授权2072项,其中发明专利158项。

(一).新能源产业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充分利用广袤的荒漠化土地,结合采煤沉陷区治理等,按照基地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产业。立足于分布式开发利用,围绕城镇和新农村供热,发展生物质发电。目前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79万千瓦,风能发电装机容量29.7万千瓦,生物发电4.8万千瓦。

(二).新材料产业

全市产业结构转型中,新材料项目产业是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截止目前,我市新材料项目主要有鄂绒多晶硅、国电晶阳多晶硅、伊藤高科聚苯硫醚、双欣特种纤维、新能能源石墨烯和锋威单晶片项目等。其中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引进的京东方显示器件、荣泰光电等电子制造类项目6个,已投产3个,在建1个,办理前期1个,储备1个。伊金霍洛旗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合作建立内蒙古沙柳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建设了清华大学沙柳重组木项目。鄂尔多斯翰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PVC助剂,突破了园区PVC助剂依赖进口、依赖沿海发达地区引进的局面。

(三). 节能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方面。我市不断推进燃煤工业炉窑改造、低温工业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低能耗绿色建材、农牧林业节能节水、输变电节能设备、LED等技术和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突破粉煤灰、煤矸石、冶金废渣、低品位矿及尾矿废渣等工业固废资源回收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垃圾分选、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研发工业废水、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城市污水高浓度有毒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开展脱硫石膏及煤化工副产品生产复混肥料、特效肥料的研究与示范。节能环保方面,强化能源、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及污废水处理等技术研发,加大环保设备提升改造力度,推进大气污染及水污染防治。围绕产业升级难点瓶颈环节,重点推动高含盐废水处理工艺与技术、结晶盐资源化及安全处置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同时还开展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等先进节能环保产业。

(四). 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业

围绕能源化工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积极承接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转移,不断加大装备制造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配件生产、煤矿机械、化工设备、激光熔合修复、电子产品及风力发电设备为主的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五). 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率先在全区发展了电子产品制造、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引进了京东方、罗克佳华、中兴能源等重点项目,其中“智慧鄂前旗”、“鄂尔多斯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东胜平台”大数据中心已上线运行。京东方液晶显示器、中兴能源数据中心工程、达瑞祥1亿片蓝宝石窗口材料一期600台单晶炉建成投产。云泰互联绿色数据中心、罗克佳华大数据中心、联通鄂尔多斯云基地(部分投产)、内蒙古布洛克云计算比特币挖掘、云端科技大数据中心、易肥网等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已投产投运。

(六).生物技术产业

生物医药方面,围绕特色医药基础资源,把握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生物医药企业扩张和转移项目,通过吸引国内外医药企业入驻,汇聚生物技术创新要素资源,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生物制造方面,推动绿色生物工艺应用示范。重点开展了螺旋藻、沙棘维生素、脂肪酸、植物固醇生物碱等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绿色名牌产品。生物农牧业方面,以生物育种、生物种养、生物饲料等为重点,建设具有我市特色的生物农牧业基地,重点实施玉米生物工程技术育种、鄂尔多斯汉麻产业、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及“两高一优”敏盖白绒山羊新品种培育项目。

(七).蒙中医药

以特色蒙中药原材料和沙漠动植物资源为基础,做大特色蒙中药产业,形成多层次、全方位药材现代质量控制体系,大力发展面向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医药、保健品和生命健康食品,积极发展一批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特色中成药产品,鼓励对传统中蒙药进行二次开发,在巩固现有中 蒙药重大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创新中蒙药新品种

 

 

二、发达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

调研组考察学习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作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后,四市均十分重视,成立了由市长牵头的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发展重点,由各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大力培育本地的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通报和例会制度,定期研究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二)注重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为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四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强化了产业的规划引导。深圳市创新财税支持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台《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多元化扶持方式改革方案》,建立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并行、事前资助与事后资助结合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应用示范、产业化等创新活动支持力度,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开展“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专项,提升企业协同创新水平。2016年深圳地税全年减免税收390亿元,增长63%。其中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减免52.9亿元,增长54%。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1%。青岛市出台了企业奖励资金政策,对国家认定的战略性示范企业、工业精品企业都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四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不断优化环境、推动发展。特别是深圳市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设立300亿元的深圳市创投引导基金,215亿元的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和6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与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联合成立12家新兴产业基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从项目研发到产业化、从企业孵化到上市的全过程、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推动产学研资用紧密结合,在移动互联、机器人、云计算、基因、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建立了45个产学研资联盟和7个专利联盟,整合技术、资金、人才、产业、市场等要素,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提升高交会、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BT(生物技术)领袖峰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四市发展基础不同,产业定位各异,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启示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抓好政策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才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规划不够,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缺乏

国务院2010年、自治区政府2012年分别印发了引导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文件,出台了相关引导和扶持政策,但我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落实政策,没有做出总体规划和分行业规划,没有明确发展的重点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在国务院不断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背景下,我市没有继续出台后续招商引资配套性政策,目前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但在全国没有竞争优势,甚至在和周边城市的政策对比中也处于劣势,无法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我市。

(二)产业配套水平低,产业链条短

全市各个园区都已初步形成各自的主导产业,但产业配套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初级化程度明显。园区中除奇瑞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具备一定配套水平外(本地配套率也仅为50%左右),其他主导产业配套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链条不优不全,原料、产品两头在外,配套水平很低,集群效应和行业竞争力不强。

(三)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

园区缺乏留住人才的软环境,过去制定的优惠政策也未能及时兑现,造成一些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未能扎根我市。部分战略性新兴企业设置了研发机构,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但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很少,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企业融资困难,保障条件不足

调研发现,企业融资困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特别是处于创建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由于固定资产不足,无法抵押或质押,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目前各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虽已基本完成,但是还不够完善。园区发展的铁路配套工程、货运枢纽(物流园区)、航空铁路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双电源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还比较滞后。一些园区与周边地区不能互联互通,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园区用电、用水、用气指标与项目建设实际需求缺口大,直接影响项目引进和建设进度。

(五)经济总量偏小,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2016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65亿元,仅占GDP比重3.7%,重点领域规模以上企业为84户,仅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4%,产值超亿元企业仅37户,户均产值仅为12.6亿元。只有源盛光电(京东方)一家企业产值超过40亿元,其他企业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产业聚集程度不高,整体规模偏小,在同行业中竞争力不强,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四、对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议

针对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外地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尽快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规划,出台相关扶持和引导政策。尽快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储备。明确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心和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引领企业。不断做大企业规模,尽快形成一批生产总值过百亿元的企业。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提高产业配套水平,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实施科技兴企工程,以科技引领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比照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的模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扶持。

(二)强化重点产业培植力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面广,涉及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行业,我市应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突出培育适合我市市情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备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现实基础,可以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同时,新能源产业中的风力发电产业资源禀赋较好,已启动一批项目,也具备相应的基础,应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

(三)强化人才引进培育支撑

充分认识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建立优秀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支持计划,不断提高优秀人才的比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加大优秀技工培训力度,支持我市职业院校与企业加强合作,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实行订单式培养,提高产业工人的素质,充分保障企业对优秀技工的需求,打造一批学有所长、具备工匠精神的优秀技工人才。加大对现有优秀人才的服务力度,帮助解决其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引得进、留得住,同时,研究出台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企业“五险”优惠减免、缓缴政策,不断降低园区小微企业的人工成本。

 

(四)强化区域协调统筹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研究东煤西输的政策措施和煤炭资源东西合理配置方案。全面增强我市各个方向对外大通道联接,着力提升各个产业园区开放引领功能。把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放在经济发展战略更加重要的地位,全面深化与周边地区协作。统筹整合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资源,依靠我市信息化工作基础相对较好这一优势,进一步统筹各方资源、统领各方人才,把我市中心城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化资源、资金、人才统一合理分配,避免雷同项目重复建设、同质竞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园区之间、园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产业发展创造畅通便捷的物流信息环境。 

(五)强化金融支持服务力度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快速成长和高速增长期,对资金的需要十分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升金融服务能力。通过政府无偿补贴、贷款贴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多层次、多元化融资体系建设。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着重用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支持企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领军机构等,充分发挥科技专项资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撬动作用。进一步加大财政税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投资,抓住机遇、抓紧协调对接,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

监督工作

上一篇

市安全督查第一组到东胜督查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

下一篇

关于全市发展全域旅游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