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音太:撑起农牧民健康保护伞

  • 发布日期:2019-04-01 10:19:00  
  • 文档来源:  
  • 作者:曹谊

  

每当去卫生室看病的患者多的时候,那音太都会把下班时间延迟到晚上七八点,甚至更晚,每天都要诊治三四十位患者。“有的农牧民为了看病从很远的牧区过来,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不能叫他们当天看不上病第二天再跑一趟。”那音太说。

那音太今年50岁,蒙古族人,家住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敖伦其日嘎嘎查,是嘎查卫生室一名蒙医大夫,2018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从小受父辈影响的他,立志长大后也要做一名蒙医大夫。“每次看到万分痛苦的患者被父亲医治好后欣喜落泪时,就感叹蒙医的神奇之处,因此,我也希望能成为和父亲一样的大夫。”那音太对记者说。于是小学毕业后,父亲就教他理论知识、认识各种药材、配药等,学了四年后,父亲告诉他可以自己行医治病了。如今,他已成为家族蒙医的第八代传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十六岁独立行医至今,30多年时光流转,那音太一直奔走在农村牧区,全身心为农牧民祛疾解痛,在不遗余力地研制传统蒙医药的基础上,他大胆创新,不仅在胃病、肝病的诊疗上有了不俗的造诣,还将近百种中草药进行了缜密的排列组合,并最终优化出了“红花十八味散”等名贵蒙药,现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每年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多达7000余名。

那音太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无论居住有多远,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患者有需求,他总是随叫随到。

2018年大年初一凌晨五点多,还在睡梦中的那音太就被急促的敲门声吵醒,原来是患了急性病的邻居强忍着剧痛来到他家治疗。了解病情后,那音太先急忙扶着患者来到了卫生室,通过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和控制,直到当日晚上确认患者并无大碍后,那音太才放心地让患者回家,而忙碌了一天的那音太回家以后也没吃饭,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对他而言,每天都有不同的患者前来看病,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必须的。那音太说:“人命关天,误诊误判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只有保持头脑清醒才能对病情进行正确的诊断。”

那音太几十年的基层行医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和农牧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一些农牧民群众看不起病,那音太就经常免费诊疗、送药给他们。作为家族蒙医传承人,医者仁心早已潜移默化地刻入了他的心底,每年他为贫困患者直接减免的医药费有数万元。

作为市人大代表,他行医不忘履职。在接诊总量20余万人次的基础上,他倾听群众心声,并就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次积极建言献策,其中关于加强蒙医蒙药发展和传承的建议、加大基层卫生室建设和基本药物供应的建议,都在旗政府的“一事一议”项目中得以落实。

暖暖医者心,浓浓代表情。那音太说,作为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医生,自己将一如既往地为解除患者病痛精益求精;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也会继续兑现“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在今年两会上,那音太建议,进一步解决基层基础诊疗设备不足,如嘎查村卫生室硬件、软件薄弱落后的问题,在嘎查村卫生室建立合作医疗报销点,真正使农牧民“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降低农牧民的医疗支出,使农牧民享受到均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代表风采

上一篇

市人大代表履行故事:代表沈玉春:孩子的学业和未来比什么都重要

下一篇

赵志杰:依法履职尽责 献力法治建设